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能讓你左右逢源?OWC Envoy Pro FX,雙協議 Thunderbolt + USB 外接 SSD。
最近發現 OWC 推出的一個酷東西,Envoy Pro FX,酷在他可以同時支援 Thunderbolt 和 USB 的傳輸方式。可能你會想說,電腦上的 Thunderbolt 3 本來就可以支援 USB 了呀,這有什麼好稀奇。但如果你的電腦只有 USB,那連接到 Thunderbolt 的 SSD 是無法使用的。而這顆 SSD 就是可以支援 Thunderbolt 的電腦,也能支援只有 USB 的電腦。
OWC Envoy Pro FX 1TB 整個包裝重量達到 429g。
比較一下盒裝,Envoy Pro FX 比我目前在用的 Envoy Pro EX 還要更大一點,設計上很像我年初開箱的 OWC TB4 Dock 設計,但我個人是比較喜歡 EX 的包裝設計和形象。
FX 外觀設計上像是從 EX 進化。不知道命名是不是因為 E 後面是 F,所以叫 FX,搞不好下一代叫做 GX。OWC 的產品系列和大方向區分很清晰,但到了系列底下個體產品的命名就變得滿混亂的,希望還是有邏輯一點的名稱比較好記。
FX 的外殼更厚、更寬,但是長度(或是你可以理解成高度)比 EX 小一點點。FX 左右增加了兩條溝槽,其餘的設計幾乎都和 EX 類似。置中對稱的 USB-C 孔,依舊可以看到是藉由 CNC 殼的厚度來引導、固定線頭。Envoy 系列很有科技感的燈條、好拿又很看的斜切設計都有保留下來。此外可以發現,這次 USB-C 孔的位置下調了一點。
不過這次 FX 上面印了 OWC Logo,雖然一眼就能夠知道是 OWC 的產品,但感覺是畫蛇添足了。而且因為如圖若以 OWC Logo 為正面,外殼底部就是斜面、頂部是平面,若要直立在桌上,Logo 就會倒過來。與其明顯的標示出正反,我覺得不印 Logo 更彈性、更有科技感。
側邊斜切的設計真的滿好看的,非常有科技感。金屬表面磨砂處理的手感滿細的,甚至比 EX 還更細、更好摸,不過顏色上我還是比較喜歡 EX 的銀色。
Envoy Pro FX 底部有兩條止滑墊,底蓋上有淺淺的橫條紋溝槽,中間貼紙部分有標示序號、產品名稱、Made In Taiwan。
頂部 USB-C 旁,有 Thunderbolt 的 Logo 和 USB3.2 10Gb/s 的字樣。盒裝標示可以達到 2,800MB/s 的速度。
OWC Envoy Pro FX 實測重量為 235g。相較我之前在用的 Envoy Pro EX 160g,算是多了 50% 的重量。FX 拿起來很有重量感,約莫為一台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
隨附一條 Thunderbolt 3 傳輸線,上面還有印著 OWC 的 Logo。其中一頭還有 USB-C 轉 USB-A 的轉接頭,這樣即便遇到 USB-A 的電腦也不會忘記帶轉接頭,直接就可以使用。
整個線材的重量為 44.1g。
長度約為 113.70mm。
寬度約為 70.00mm。
厚度不含腳墊約為 16.00mm。
以 Thunderbolt 的方式連接到 Mac,在 Mac 中以 AJA System Test 測速,寫入在 1,400MB/s 左右,讀取在 2,700MB/s 左右。這部分比較奇怪的就是寫入速度表現不理想,照理來說 Thunderbolt 是可以達到更高。而讀取速度是正常的,符合預期。之後又測試了幾種不同檔案大小,最大到 64GB,又或是換了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情況都差不多。
後來又拿了 M1 晶片的 MacBook Air 測試相容性,並測試速度。發現寫入速度依舊是沒有正常發揮,而讀取速度則是正常。
後來我想說好吧,雖然機率很低,但會不會剛好 macOS 或 Mac 硬體跟 FX 有衝到。所以我又用了 Windows 的桌機和筆電,都是支援 Thunderbolt 4 的規格。桌機主機板使用的是 ASRock Z590 Taichi,筆電則是使用 ASUS TUF DASH F15,在 CrystalDiskMark 測速寫入依舊較低,約在 1,200~1,300MB/s。而讀取速度就有超過原廠標示的 2,800MB/s,達到 2,900~3,000MB/s 之間,非常爽。
後來進一步將測試條件的檔案大小,從 1GiB 改為 4GbiB,讀取速度依舊維持在 2,900MB/s 多,而寫入速度就有所提升了,稍微突破 2,000MB/s 大關。
Envoy Pro FX 總共有四款容量可以選擇,我覺得 2TB 最為划算,1TB 也可以接受。如果是想要買來自己改裝大容量 SSD,應該是不會有保固,後果自負,這種情況可以優先選擇最便宜的 240GB 款。
這邊也整理測試下來的搭配。簡單來說,只有當電腦與線材皆為 Thunderbolt 時,FX 才能發揮極速,經驗上大概都可以達到 2,700MB/s 的速度。
以下就講一些影片沒講到的細節,根據我的經驗,如果電腦的 Thunderbolt 3 是 PCIe Gen3 x2,或是使用的線材只有 20Gbps,那速度還是會打折一些。如果是 Thunderbolt 4 的電腦,由於此版規範最低就是 PCIe Gen3 x4,因此是一定可以跑滿全速。如果是 USB,最高可以跑到 1000MB/s 的速度,實測下來也是很穩定。當然也可以向下相容 USB3.2 Gen1 5Gbps 或 USB2.0 480Mbps,實測連接 ASUS Zenfone 8、Zenfone 8 Flip 也是可以正常運作。因此可以看到 OWC 推出這款產品的通用性真的是非常廣。
接著進入拆解環節。第一步,翻到底部,將兩條有雙面膠的止滑腳墊撕起來。第二步,卸下四周的四顆螺絲。第三步,吸起底部蓋子。
三個步驟到這邊,就可以看到 SSD。使用的是自家的 Auru P12 Pro 1TB,這是一條 PCIe Gen3 x4 的 SSD。從外殼到四顆螺絲、M.2 SSD 的螺絲、主板四顆螺絲,總共九顆螺絲都統一用了 T6 星型的螺絲,讓拆裝時可以一個型號的起子從頭用到尾,是設計滿不錯的細節。
主板正面有一顆 ASMedia 的 ASM1480,這是一顆 PCIe Gen3 Switch,就是通過他來達到 Thunderbolt 和 USB 的切換。
Thunderbolt 3 採用 Intel JHL7440,屬於 Titan Ridge。
USB3.2 Gen2 10Gbps 則是採用 Realtek RTL9210 的晶片。
SSD 主控為 PHISON PS5012-E12S。RAM 為 Kingston D1216ECMDXGJD 容量為 2Gb。儲存顆粒為四顆 Toshiba TABBG65AWV。
全部分解開來,就如圖中所示。最前面的黑色邊框是防水膠圈。
左上依序為 Envoy Pro FX 外殼主體、底蓋和導熱貼片、主板、M.2 SSD、傳輸線、防水膠圈、九顆星型螺絲。
主板在 USB-C 接頭周圍也有防水膠圈。一系列的防水措施,讓 Envoy Pro FX 可以達到 IP67 的防水防塵能力,是目前外接 SSD 中較少的功能,特別能應對在惡劣環境中使用。
主板下方有藍色、綠色兩顆 LED 狀態燈。順便講一下,我現在都怎麼用這顆 FX SSD。目前是讓它存放測試軟體,裡面有 Windows、Mac 的測試軟體、監控軟體、各個作業系統的 ISO、dmg,然後存一些測試數據。在 Mac 上幾乎是沒差啦~反正都是 Thunderbolt。主要是針對 Windows,不管我遇到筆電還是桌機,有 Thunderbolt,抑或沒有 Thunderbolt,我都可以正常使用。有 Thunerbolt 我就可以用 2,700MB/s 的速度到新電腦複製測試軟體,我記得那一包好像幾十 GB,只有 USB 的電腦我也能用 1000MB/s 的速度。而備份測試數據的資料,通常都 100MB/s 左右,所以就算寫入稍慢,對我而言是幾乎感受不到。所以我完美的利用他的長處和短處,把他放在一個極少寫入,但是經常需要大量資料讀取的應用場景。
現在許多測試影片的測試流程和數據,就是靠這顆 Envoy Pro FX SSD 來完成的。整體來說,左右逢源的便利性真的相當大,為了跨協議支援更廣的設備,FX 犧牲 Thunderbolt 模式下寫入速度的一半。只要像我一樣找到合適應用的場合,我覺得是可以發揮很大的效益和方便性。